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前两届基础上规模又有了新的扩大。境内外报名参展企业2500家,申请展位4269个,参展商7971人,专业观众33000多人,签约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32个,总投资58.5亿美元,签约国内经济合作项目301个,总投资553.7亿元,签订中国对东盟投资合作项目40个,总投资25.6亿美元。举办推介会和专场商贸配对活动40场,并首次为东盟采购商举办了6场国别和行业的商品采购洽谈会,为东盟国家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务实有效的配对服务。
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前两届基础上规模又有了新的扩大。境内外报名参展企业2500家,申请展位4269个,参展商7971人,专业观众33000多人,签约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32个,总投资58.5亿美元,签约国内经济合作项目301个,总投资553.7亿元,签订中国对东盟投资合作项目40个,总投资25.6亿美元。举办推介会和专场商贸配对活动40场,并首次为东盟采购商举办了6场国别和行业的商品采购洽谈会,为东盟国家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务实有效的配对服务。
本届有五大特点:
(一)展会规格高,规模大
中国与东盟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席本届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充分体现了11国政府对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的高度重视。在本届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总理温家宝致辞并宣布开幕。东盟轮值主席国首脑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致辞。11国领导人共同为博览会开幕,并巡视展馆。在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主旨演讲,阿罗约总统发表演讲。缅甸总理梭温、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老挝总理波松先后在专题对话和闭幕式上发表演讲。11国外交部长、商务部长以及东盟秘书长出席了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出席展会的中外部长级贵宾达到235人,比上届增加1.21倍。
本届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前两届基础上规模又有了新的扩大。境内外报名参展企业2500家,申请展位4269个。实际安排参展企业2000家,使用展位3663个,其中室内标准展位2853个;室外展览面积7290平方米,折合展位810个;总展位比上届增加363个。本届博览会参展商7971人,专业观众33000多人。商务与投资峰会参会代表2000人。
(二)经贸成效取得新突破
累计贸易成交总额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再创新高。出口10.28亿美元,进口0.75亿美元,国内贸易1.67亿美元;其中,机械设备6.35亿美元,电子电器1.54亿美元,建筑材料0.68亿美元,农资、农产品及食品1.54亿美元,其他商品2.59亿美元。
本届博览会签约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32个,总投资58.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0.5%。“走出去”成为亮点,共签订中国对东盟投资合作项目40个,总投资25.6亿美元。主要项目包括:中国深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越南签订广宁纺织工业区项目;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与柬埔寨签订路桥项目;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与老挝签订水电开发项目。
本届博览会上签约国内经济合作项目301个,总投资553.7亿元,比上届增长10.4%。其中,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有75个,占签约项目总额的51.2%。
本届博览会把邀请采购商作为重点。共向符合条件的国内外约70万家企业发出参会邀请,发邀企业的数量比第二届增加近2倍。采取各种务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了采购商报名参会的反馈率,开幕前就有近6000家有效采购商报名参会,并第一次在展前收到了采购清单。积极组织中国进口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到会洽谈和采购,共有400多家大中型流通企业共2500多人参会,包括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等上百家大型超市、连锁百货企业。通过以上措施,本届博览会到会专业观众达到3.3万人,比上届增长32%,其中境外参会人员达8900人,比上届增长38%,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采购商所属行业进一步向重点引导的参展行业集中,基本达到了与参展商专业对口、数量匹配。
博览会期间共举办推介会和专场商贸配对活动40场, 内容涉及机械、建材、农业等行业和国际经济合作、物流、法律、检验检疫、旅游、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首次为东盟采购商举办了6场国别和行业的商品采购洽谈会,为东盟国家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务实有效的配对服务。根据博览会的商品贸易专题设置和双方优先合作领域,举办了中国-东盟电力物资采购说明会暨中国电力行业四新产品说明会、国际汽车及零部件发展论坛、建材家居市场发展论坛、农垦合作论坛、亚洲地区合作社经贸合作磋商会暨中国-东盟合作社合作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市场法律说明会等。以上商务专场活动吸引了东盟以及国内客商近9000人参与,为企业提供了互通信息、相互交流、寻求合作的平台,提高了贸易配对的效果。
(三)与东盟共办共赢迈上新台阶
东盟及其他国家(地区)展位1000个,占总展位数的比例提高到近三分之一。本届博览会首次出现了东盟国家使用独立展厅作为本国专用商品馆,充分显示了东盟国家对博览会的日益重视。马来西亚、越南分别包用独立展厅集中展示本国优势产品。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部长出席和见证了“中国-东盟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显示了11国政府对共同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相互投资,深化互利合作的高度重视。
博览会加强与东盟10国共办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明确了共办目标。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分别邀请东盟10国的29家主要商协会和国家工商会作为协办单位,形成了广泛参与,共办共赢的合作机制。
(四)商务与投资峰会形式新颖,交流深入
本届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东盟秘书长、经贸部长、商协会会长和企业代表2000多人汇聚一堂,围绕“共同的需要,共同的未来”主题展开研讨,共同回顾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描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美好未来。
11国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温家宝总理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了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五点建议,阿罗约总统发表演讲。15位政府高官、工商界领袖、企业家发表演讲。中国与东盟工商界在会议上签署了“关于增强互利合作共同行动计划”。
本届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会议形式进行了创新,邀请国家领导人、政府高官、工商界领袖和企业精英同台演讲,增强对话和互动效果。商务与峰会已成为各方围绕自贸区建设,发表演讲,交流意见的重要平台,对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报道广泛深入
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报道,极大地提高了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的知名度。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15家海内外媒体的1356名记者到会采访,媒体数比上届增加14%。10月28日至11月3日,仅“三会”新闻中心就接待海内外记者533人次。据统计,进驻中心工作的新闻媒体共有89家,其中外国媒体43家,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共同社、法新社、日本《读卖新闻》、日本NHK以及马来西亚星报、越南国家电视台等东盟国家主要媒体;国内媒体46家,尤其是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派出阵容庞大的工作队伍进驻新闻中心开辟专区昼夜工作。到新闻中心工作的东盟及其它国外媒比往年占到50%。
对“三会”的新闻报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较以往有明显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与会记者发稿总数6800多篇(条),中外媒体关于博览会和峰会报道的网页多达1.8万页。中央电视台和东盟国家主流电视台均对会议的重大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中文百科在线编辑
第三届
发表评论: